《北京青年報》供稿清華課題組首次在國際上證明,人熱休克蛋白Hsp室內設計90α(以下簡稱人90α)為一個全新的腫瘤標誌物,並研發出定量檢測試劑盒。只需肺癌患者的一滴血,就可用於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此研究成果昨日被媒體迅速解讀為“一滴血查肺癌”,記者經過多方查證,發現這種說法並不科學。
  “一滴血查癌症”融資消息層出不窮
  昨天,清華大學召開發佈會,宣佈該校教授羅永章在國際上率先成功證明“熱休克蛋白銀行利率90α”是一種新腫瘤標誌物。發佈會尚未開完,“一滴血查肺癌!”的新聞已被網絡媒體大量轉載,引髮網友熱議。
  事實上,“一滴血查癌症”的說法近房屋二胎幾年層出不窮,此前的很多網站上,都介紹過各種“一滴血”就能查出癌症的“新方法”。比如,2002年,有消息稱科學家宣佈研發出能使血液檢查敏感度提高100倍的新技術,利用這種技術,可以從一滴血當中檢查出癌症。
  此前票貼大多說法被認為“不靠譜”
  眾多市民不禁產生疑問,“一滴血到底能不能查癌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主任季加孚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如果單靠一種抽血就能夠查出腫瘤,只能說是目前人類一種美好的願望,但是如果現在有人打出這種旗號的話,就是一種欺騙。”
  記者瞭解到,此前宣稱的“一滴血查癌症”大多不靠譜,其中最接近現實的是,市民到醫院體檢時的血液腫瘤標誌物檢查,多位醫生都解釋說,這項檢查只是腫瘤的初步檢查,並不能確診,它的意義在於發現血液中的一些異常,而推斷可能有腫瘤的風險,真正的確診,還需要大量的檢查進行排除。
  清華新方法主要用於檢測療效
  那昨天清華大學的這種新發現,能不能實現“一滴血查肺癌”呢?對此,發現該方法的清華大學教授、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羅永章本人明確表示,目前通過任何一種單一腫瘤標誌物的檢查都不能確定檢查者是否患有腫瘤。也就是說,“一滴血查肺癌”的說法不能成立。
  既然不能用於早期癌症的篩查,對於普通人來說,檢測血液中“熱休克蛋白90α”的含量有何意義?羅永章教授表示,“熱休克蛋白90α”雖然不能用於檢測肺癌,但對於已經確診的患者確認治療效果來說卻有很大的意義。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告訴北青報記者,以前肺癌患者每做完一個療程的化療,如果想要看到治療的效果就需要做影像學的檢查,也就是做CT,但由於各種原因患者不可能每次都做CT,“熱休克蛋白90α”就可以作為一個輔助性的指標進行檢測。肺癌患者只需要取一滴血液,檢測血漿中“熱休克蛋白90α”的含量,2個小時之後,如果含量較之前降低,說明治療起效,反之則治療無效。石遠凱說,當患者“熱休克蛋白90a”平均值變化超過34%時,就說明腫瘤在發展擴大。“利用這種血液檢測還比讓患者多次去做CT要更經濟、方便。”石遠凱說。  (原標題:“一滴血查肺癌”說法不准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69szsov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